报告人:唐崇惕 院士
报告题目:中国泡状肝包虫病病原的研究及日本血吸虫病媒介湖北钉螺的生物控制
报告时间:2011年10月16日 14:00-16:00
报告地点:中北校区 理科大楼A510报告厅
报告人简介:
唐崇惕,女(1929年11月26日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入选)。1954年8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生物系,毕业后在上海、福州及厦门的高等院校任教并从事科学研究。现任厦门大学bevictor伟德官网教授;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导师;前后培养硕士生博士生及博士后约50余人。1986年及1991年分别接受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美国科学院及日本国家科学促进会的邀请,到美国史坦弗大学等和日本北海道医学院等高等院校及研究所讲学访问各10周。曾任中国动物学会理事,国家教委第一届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1986-1998年(三届)任中国寄生虫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教委科技委生物学科组成员。现任“动物学报”、“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及“中国寄生虫病与寄生虫学杂志”等刊物编委。1988-1992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福建省委员会第六届常委;1993-1997年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
唐崇惕从事科学研究近60年,主要研究人畜(兽)共患及经济动物的寄生虫病原的发育生物学、传播媒介种类、生态分布及流行病学规律。经研究的病原类群主要有:血丝虫病、血吸虫类(宿主:人、牛羊、禽类及鱼类)、鼠人共患绦虫病、肝包虫病(多房泡状棘球绦虫)、嗜眼类吸虫、胰脏吸虫类、双腔肝吸虫类,海洋经济贝类吸虫、经济植物线虫等。至今发表科学论文百余篇,专著3册,另编著唐仲璋院士文集3册。部分研究成果曾获国家及省部级的科技奖励十三项:1978年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四等奖1项、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4项(一等1项、二等2项及优秀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5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1986年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87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7年获福建省五一奖章和省“三八”红旗手称号;1995年获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等;2001年获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称号。
专著:
唐崇惕 唐仲璋 著 2005 《中国吸虫学》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福建福州。(180万字)
唐仲璋 唐崇惕 著 2009 《人兽线虫学》 科学出版社,北京。(150万字)
![]()